央視網 記者:李笛
核心提示:我們從對社員的入會培訓開始,就強調施肥一定要用有機肥,殺蟲用殺蟲燈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。減少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。在基地、加工、銷售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。
宋昌美,現任浙江省安吉縣女子茶葉合作社社長、黨支部書記
受訪人簡介:
宋昌美,女,2004年12月入黨,現任浙江省安吉縣女子茶葉合作社社長、黨支部書記。先后榮獲全國農村婦女“雙學雙比”女能手、全國三八紅旗手、浙江省三八紅旗手、浙江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現代遠程教育“致富能手”等榮譽稱號。
央視網消息(網絡新聞聯(lián)播記者 李笛報道):10月24日,央視網記者李笛對十八大基層代表宋昌美進行了專訪。訪談實錄如下:
央視網:你公司的名字很好聽,叫安吉女子茶葉合作社,怎么會有個“女子”的稱呼呢?是什么時候創(chuàng)辦的?這幾年下來,企業(yè)的經營狀況還好吧?
宋昌美:大家都說這個名字比較特別,特別才叫的響,容易被別人記住。合作社是在2001年成立的。成立時,由我牽頭,聯(lián)合當時我們溪龍鄉(xiāng)8名農村婦女一起創(chuàng)辦的。這也是“女子”名稱得來的原因之一。另一個原因是采茶屬于一種細巧活,比較適合女性。
我們合作社主要從事名優(yōu)茶的種植、加工和銷售。目前企業(yè)的形勢很好,今年的銷售額達到了7000多萬元,最好的白茶賣到了每斤8000元左右。
央視網:你什么時候與茶結緣的?當年怎么會去與茶打交道呢?這么多年來,肯定經歷了很多辛酸,能跟我們聊聊嗎?
宋昌美:與茶結緣應該在1995年的時候。之前,我主要在家里做家務、帶孩子。全家一年的家庭總收入不足3000元,那時候真苦啊,春節(jié)的時候想買件新衣服都舍不得。
1995年的時候,我去位于杭州梅家塢的中國茶葉研究所學習種茶技術。學成回來后,很想從事茶葉種植,但是當時沒有錢,什么事情都辦不了。當時去找過銀行貸款,因為沒抵押物,沒有銀行肯貸款給我。無奈之下,我們全家就跑到湖州市區(qū)開了一間小雜貨店,兩年時間賺了幾萬元。后來,我們把店門關了,又重新回到了老家,拿著當時開雜貨店賺到的幾萬元,作為茶葉種植的啟動資金。
現在好了,經過10多年的創(chuàng)業(yè),我們女子茶葉合作社也由最初的8位社員,發(fā)展到現在100多位社員,都是我們溪龍鄉(xiāng)的女同胞。我們的茶葉地,也從當時的500畝,發(fā)展到現在的1萬多畝。
央視網:茶葉應該屬于食品這個范疇,現在公眾對食品安全都有些擔憂。對于茶葉,網絡上也出現過施農藥過量的問題,能跟我們介紹一下你是如何控制茶葉的質量問題的?
宋昌美:食品安全問題現在是個熱點,我們也很重視。現在。我們的茶葉已通過了“三品”認證,主要包括無公害認證、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認證三部門。雖然經過了認證,相關政府部門依然多次對我們的茶葉進行了抽檢。今年,國家、省、縣的質檢部門仍然來我們企業(yè)抽查,不過抽查結果是我們的茶葉全部合格。
我是一名黨代表,更需要起到帶頭模范的作用,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。我們從對社員的入會培訓開始,就強調施肥一定要用有機肥,殺蟲用殺蟲燈等現代化的生產設備。減少生產過程中使用農藥。在基地、加工、銷售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時刻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弦。
央視網:十八大召開在即,你作為十八大代表,去茶農家里走訪過嗎?能跟我們聊聊你的一些調研結果嗎?
宋昌美:是的。最近工作上比較閑,我就去了一些茶農的家里進行了走訪,茶農們最頭痛的就是每年春季采茶工的短缺,制約了我們的發(fā)展。我們合作社有1萬畝茶園,需要2萬多采茶工。每年采茶旺季的時候,我們都是從云南、安徽、四川、江西等地找人過來,但是路途遙遠,有的坐車就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,安全很難得到保障。
今年我們茶園就有一位從安徽找來的采茶女工,將近70歲,到了之后摔了一跤骨折了,去醫(yī)院治療花去了5萬多元。
我們希望相關的科研部門能否加大對機器設備的研發(fā)力度,用先進的設備替代人工。
同時,我們茶農也是靠天吃飯,每年茶葉正出芽的季節(jié),往往會遇到“倒春寒”的,讓我們茶農的損失嚴重。我們希望國家能夠出臺一些這方面的政策,對茶農進行適當的補助。
央視網:對十八大有什么期待?在會上會重點關注那些方面的內容?
宋昌美:我比較關心農業(yè)問題、關心生態(tài)以及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的問題。我們安吉近幾年,通過美麗鄉(xiāng)村建設,拉近了城鄉(xiāng)距離,生活質量和家庭收入都和城里人差不多了。我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更多的關于三農的扶持政策,讓我們農民家家創(chuàng)業(yè),生活幸福。